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是什么
双师型教师认定是指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的一种认定,旨在确认教师是否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能力。认定工作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标准:
1. 认定条件 :
教师品德条件:师德考核优良。
教师资格条件:具有教师资格。
专业技术职务基本条件:具有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实践能力基本条件:获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或具备相应的能力水平。
教学经历条件:承担教学任务满3年及以上。
2. 认定标准 :
遵循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包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等。
区分不同层次教师(初级、中级、高级)的认定标准,与教师的职务、职称、社会实践经验、实践能力等相关。
3. 管理制度 :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定认定实施细则,并备案实施。
建立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委员会或认定指导中心,负责认定管理。
发挥省级平台如“职业院校师资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作用。
实行“定期复核”与“长期有效”相结合的制度,证书有效期一般为5年。
4. 实施流程 :
个人申报,学校或县市区教体局审查,市教育局专家评议委员会审核认定。
公示认定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5. 结果应用 :
认定结果用于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评价、奖励等。
学校应及时更新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双师型”教师信息。
6. 监督评价 :
强调师德师风作为衡量“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的第一标准。
对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进行考察,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认定。
认定工作应规范程序,保证质量,并接受教育部门、行业企业、院校专家等的监督评价。
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认定,确保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具体标准有哪些?
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制度如何实施?
如何申请双师型教师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