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着我对吟前赤壁”的出处是哪里

“着我对吟前赤壁”的出处是哪里

“着我对吟前赤壁”的出处是哪里

“着我对吟前赤壁”出自宋代陈傅良的《从族叔觅老桂》。

“着我对吟前赤壁”全诗

《从族叔觅老桂》

宋代 陈傅良

他山有桂老鬅鬆,好植梅旁伴槁容。

着我对吟前赤壁,乞君分与左青龙。

踰墙之树宜无取,益屋於东本不凶。

恭想短章蒙一笑,便呼鉏钁破苔封。

《从族叔觅老桂》陈傅良 翻译、赏析和诗意

《从族叔觅老桂》是宋代诗人陈傅良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他山有桂老鬅鬆,

好植梅旁伴槁容。

着我对吟前赤壁,

乞君分与左青龙。

踰墙之树宜无取,

益屋於东本不凶。

恭想短章蒙一笑,

便呼鉏钁破苔封。

这首诗以描述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的心境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他山\"上一棵老桂树的形象,突显其矗立不倒、挺拔有力的特点。桂树象征着高洁和坚韧,梅树则象征着幽雅和纯洁。诗人以这两种树木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品质和坚守纯真之心的愿望。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前赤壁\",这是指赤壁之战的地方,赤壁被视为忠诚和英勇的象征。诗人希望能够从这里获得力量和鼓舞,向左边的青龙(即东方)求得一份启示和指引。

在下一段,诗人表达了对于名利和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他认为,超越围墙的树木不值得采取,而是应该在自己的家园中建造更多的房屋。这里的\"东\"指的是自己的家乡,诗人认为在家乡居住才是最安宁和吉祥的。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嘲和幽默。他虚心地承认自己的诗篇短小,但却期望能够获得读者的微笑和欣赏。诗人将自己比作鉏钁,希望能够打破苔封,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和纯真心灵的追求,以及对于名利和物质的淡泊态度。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自嘲的幽默,诗人展现了他的情感和思想。